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衡水学院 | 首页 | 本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实验中心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团学工作 | 联系我们 
教育教学
 教学管理 
 教学服务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重点学科 
 精品课程 
 教学研究 
 学习基地建设 
 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正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4-04-10 09:40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衡水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依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和衡水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状,特制订《衡水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专业发展现状

1、专业设置、学士学位授予及招生情况

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11年9月开始招生,招生规模控制在每年大约40-60人,截止到2013年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在校生共计157人。

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截止到2013年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生师比为11:1。教师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0%。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14.3%,讲师7人,中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50%。学缘结构上看,重点科研院所、211及985院校毕业的7人,占50%。

3、教学硬件建设情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有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分析测试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拥有偏光显微熔点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毛细管流变仪、介电常数测试仪、橡塑两用转矩流变仪、热重分析仪、双螺杆挤出造粒机、吹膜机、注塑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橡胶(塑料)开炼机、平板硫化机等多台精密仪器与设备;有衡水中铁建有限公司、衡水橡胶股份公司等专业实习单位。

为更好地保证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的训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正在进行实验室的扩建和实验设备的增置工作。

(二)专业建设经验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办学经验不足,但在近三年的办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坚持素质培养,制定比较合理的培养方案;突出工科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师资建设,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已基本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青年教师居多,教学、科研经验相对不足;缺少学术带头人,在国内、省内同行中的影响力不够。

二、建设目标

(一)专业定位

立足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方向设定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材料、化工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质量检验、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玻璃钢制造、工程橡胶、塑料型材加工是河北省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并且在行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需要大量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契合我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旨,立足地方,面向京津冀,服务社会。

(三)专业特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但由于本专业起步较晚,专业特色仍需进一步凝练。

(四)发展目标

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完善专业硬件建设。力争在未来五到十年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成学科特色明显的院级重点专业。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1、建设任务

对现行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课程体系为主要任务,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一个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支撑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符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建设措施

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研讨,并经相关专家审核,压缩课内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

(二)师资队伍水平提升

1、建设任务

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双重模式,进行教师梯队的建设,3教师总数达到18;引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博士1人;培养教学骨干1人;引进学术带头人1人;培养校级教学名师1人;主干课程均建有教学团队,每团队至少由3人构成;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力争每两年培养一位双师型教师

力争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副教授职称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4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人,占教师总数的16.7%;坚持教师来源“多元化”,多渠道、广泛引进人才,使学缘结构更为合理;同时,拓展渠道,通过与企业及地方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2、建设措施

(1)加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建设

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群体性教学活动(如教研活动、科研活动、课程建设等)、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2)拓宽渠道,积极培养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及学术带头人

鼓励教师通过外校培训、出国进修、学术交流、学术访问等形式进行再教育,提高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增加、扩充专业基础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及学术交流,熟悉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3)以课程为依托,打造教学团队

以主干课程的系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建立3-5支教学团队,每团队至少由3人构成,共同探讨教学活动的开展。

(4)积极引导,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及比例

结合学校积极培养和发展“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现有专任教师同时具备岗位操作技能。

(5)引进学术带头人,推动教学科研水平

鉴于本专业教师年龄较低,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经验不足,科研意识、科研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引进1名学术带头人,以提高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水平。

(6)强化青年教师培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实行“导师制”,加强对新教师的帮扶。首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使用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其次,采用一对一方式,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名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全程培训。

(7)加大与地方企业合作力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聘请高水平专家学者、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做本专业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进行讲座;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与地方企业的科研合作,加强人才资源的合作共享,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1、建设任务

以学院课程建设要求作为专业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逐步建设系级精品课程。本规划期内,建成3-5门系级精品课程,建设材料做到完善、齐全、科学、合理。建设期内,本专业教师力争自编教材1-2部。

2、建设措施

(1)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打造系级精品课程

以教研室为单位,制定计划,有重点的完成课程建设,督促相关教师完成课程建设相关电子材料。

(2)高标准、严要求选择教材,逐步更换陈旧教材

注重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同时,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级统编教材,鼓励课程教材向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使课程教材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3)完善课程标准,创新课程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综合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面要求,每门课程制订完善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内容。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建设任务

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做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严格考核形式;加大实验室建设,现有实验课程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及开放实验室项目建设;加强、规范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完善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论文综合训练水平。

2、建设措施

(1)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优化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出实验教学自身的系统性。

(2)加大实验室建设,广泛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及开放实验室项目建设

完善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室和高分子分析测试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扩大实验室面积,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保证教学和教师的科研使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大幅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

(3)提高毕业论文综合训练水平

①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相关规定,对毕业论文时间、课题选择、审定、指导教师资格、指导学生数量、指导过程管理、学生管理、答辩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出明确规定。

②实施严格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控制。全程实行“分段管理、分程控制”。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

1、建设任务

(1)教学方法建设任务

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大教学建设与管理;通过听评课、导师制等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实现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2)科研建设任务

本规划期内,力争申报并完成校级项目8-10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5项,科研经费逐年上升;力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3左右

2、建设措施

(1)教学改革

①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实施多样化、动态化考核。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平时作业与命题考试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试卷考核与非试卷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②改革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行业新动态、新发展;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研讨、辩论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补充课堂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科研建设

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与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基地;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结合专业所学,形成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申报、经费上重点突破。

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横向项目,使科技经费和科技成果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通过集中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使高分子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能深刻理解专业发展规划,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中来,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得每项工作都能做到细致、深入、有效。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二)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各项目标的落实。组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小组,定期研究和讨论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队伍保障

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平台,鼓励教师进修,多渠道引进人才,使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不断提升和优化。

起草人:孔欣欣

审核人(要求三人以上):陈彦芬、邢广恩、齐双春

2013年12月30日

关闭窗口

学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