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衡水学院 | 首页 | 本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实验中心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团学工作 | 联系我们 
教育教学
 教学管理 
 教学服务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重点学科 
 精品课程 
 教学研究 
 学习基地建设 
 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正文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4-07-18 09:48  

为了提高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适应衡水乃至河北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衡水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衡水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建设现状

1、办学规模

本专业是在开办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科专业专科教育的基础上,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并于2006年9月开始招生,化学类招生规模控制在每年大约40-120人,截止到2013年底,专业分流后的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在校生为93人。

2、师资队伍

截止到2013年底,应用化学专业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职称占42.1%,讲师6人,占31.6%,具有初级职称教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89.5%。1人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工程人才(第三层次),2人被评为衡水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学源结构上看,17名教师的最终学历均来自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占教师总数的89.5%,2名教师来自师范院校,占10.5%。

3、教学与科研

本专业共开设了28门专业课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2013年底,共完成4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专门成立专业实习工作小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队伍组成,对专业实习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在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化工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保障了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本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其中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5项,院级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

4、实验室建设

本专业设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实验室四个: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四个: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工业分析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量元素分析仪等多台精密仪器与设备,实验室设备总值达480多万元。在实验教学中相继开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并进行了开放实验室工作,实验开出率100%。

(二)建设经验

通过近10年的办学,应用化学专业积累了较丰富办学经验,主要有:坚持全面素质培养,制定比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化学特点,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师资建设,通过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等形式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较多,缺少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科研水平较低,国内、省内同行中的影响力不够;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培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待进一步开展和深化。

二、建设目标

(一)专业定位

应用化学专业是根据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实验开发研究的一门科学。应用化学专业是一个注重应用研究并与化学工程与工艺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理/工科专业,培养理工结合的应用型化学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精细化工、环保、医药、食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产品分析检测、科技管理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强化专业技能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针对企业与岗位的需要,按平台加模块及学生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了通过一个认识实习、一个生产见习和一个毕业实习等循序渐进的“三个一”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技能。

本专业的专业优势主要体现在:

“专业知识扎实”:衡水及周边地区有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几百家,本专业为衡水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化学、化工人才,许多人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为应用化学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实践教学优势”:应用化学专业重视实践教学,把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见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先后与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化工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专业实习/见习基地,并与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

“人才培养优势”:应用化学专业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

(四)发展目标

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完善专业硬件建设。力争在未来三年将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立足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平台加模块”的思路,突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能力”的培养特色,对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进行调整与设置。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交叉和渗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品德优良,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加强基础,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总体要求,树立“进步教育”理念,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推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

(三)专业具体目标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 建设任务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反映本专业特色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师能力培养、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体系、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完善,保证专业实践学时;完善教师教育及自主教育建设,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措施

以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研讨,并经相关专家审核,科学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前三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学科和专业基础;结合专业特点在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暑假开展专业见习,旨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第八学期专业实习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014年7月前,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工作,通过论证并实施。

2、师资队伍建设

(1) 建设任务

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双重模式,进行教师梯队的建设,3年内教职工总数达到23人;计划引进或培养博士2人;培养人化工原理、化学制图、化工设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骨干各1人;培养教学名师3人;主干课程均建有教学团队,每团队至少由3人构成;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力争每两年培养一位双师型教师。坚持教师来源“多元化”,多渠道、广泛引进人才,使学缘结构更为合理;同时,拓展渠道,通过科研、双师型建设、与地方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建设措施

①加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建设

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如教研活动、科研活动、课程建设等、安排青年教师当班主任、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等,培养青年教师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②拓宽渠道,积极培养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及专业带头人

鼓励教师通过外校培训、出国进修、学术交流、学术访问等形式进行再教育,提高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增加、扩充专业基础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及学术交流,熟悉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③以课程为依托,打造教学团队

以主干课程的合格课程建设为依托,建立3-5支教学团队,每团队至少由3人构成,共同探讨教学活动的开展,并积极申报各级优秀教学团队。

④积极引导,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及比例

结合我院积极培养和发展“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现有专任教师同时具备岗位操作技能。

⑤引进专业带头人,推动教学科研上水平

鉴于我专业年青教师较多,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经验不足,科研意识、科研主动性不强的问题,积极组建科研团队,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带动我专业教、科研工作上水平。

⑥强化青年教师培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实行“导师制”,加强对新教师的传帮带。首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包括教态、语速、语音、板书等)、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使用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其次,采用一对一方式,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名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全程培训,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开展教学教改活动,通过相互对照,互相学习,集体讨论、点评,找出讲授课程的最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⑦加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力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与地方建设发展的互动,开展与地方的科研、课题合作,加强人才资源的合作共享,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3、课程与教材建设

(1) 建设任务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学院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确定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沿着建设合格课程—重点建设课程—院级示范课—省级精品课路线进行课程建设。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全部合格课程的建设,建设材料做到完善、齐全、科学、合理;力争2门课程建设成为校重点建设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程。

进一步完善“平台+模块”的教学体系: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集中性实践教学平台及相关模块中,重点建设专业必修和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强化应用化学专业自身的广泛应用性,给予学生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多样化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体现分流培养。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重要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力争所有教材全部选用高教十二五、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鼓励我系教师积极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

(2)建设措施

①积极推进课程建设,逐步打造各级优质课程

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建设计划,有重点的完成课程建设,督促相关教师完成课程建设相关电子材料、完成课程录像的摄制及相关课程的卷库或试题库的建设工作。

②高标准、严要求选择教材,逐步更换陈旧教材

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注重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鼓励教师参与省部级教材编写,同时,结合我专业的优势课程建设实际,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级统编教材,对于获得此类立项的教材,在经费上给予匹配和资助;鼓励合格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使课程教材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③完善课程标准,创新课程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综合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面要求,每门课程要制订完善的课程标准,其内容要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内容。

4、实践教学

(1)建设任务

围绕教师教育及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做好专业典型实训案例库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见习、实习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严格考核形式;加大实验室建设,在现有实验课程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及开放实验室的工作;加强、规范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完善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2)建设措施

①以修订培养方案为契机,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创新实践方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分析论证,准确设定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明确规定实践目标和实践内容,采用符合实践内容的实践方法和手段,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基础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和研究,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开设的研究,将科学研究的内容渗入到本科教学中。同时,加强课外实践如教学与生产实习、实验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作品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多个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学化工实习基地,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②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做好专业典型实训案例库建设

开设实验课的老师,将实训案例库建设作为其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力争在三年内,根据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改革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并完成相关的教改课题研究。

③加大实验室建设,广泛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及开放实验室项目建设

完善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充实基础实验室,并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保证教学和教师的科研使用;完成创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更新应用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力争在三年内使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600万元以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修订实验大纲,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三年内,力争有1个专业实验室进入校级重点实验室行列。

④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目标,提高毕业论文整体水平

首先,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相关规定,对毕业论文时间、课题选择、审定、指导教师资格、指导学生数量、指导过程管理、学生管理、答辩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实施严格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控制。全程实行“分段管理、分程控制”。共设置初期、中期、答辩和复查四个阶段:

初期阶段。毕业论文初期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审题等工作,始终严格执行题目申报、审核、师生双向选择、开题报告工作流程。

中期阶段。毕业论文中期,实施指导教师检查和督导抽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明确后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及时了解毕业论文工作动态,保证该项工作有序进行。

答辩阶段。实行答辩资格审定制度,严格按照学院相关要求审定学生的答辩资格。答辩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核,写出评语。答辩组聘请评阅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写出评阅意见。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双审”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复查阶段。对于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论文,系部教师之间进行互查,未达到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的学生限期改进,达标后方可毕业。

5、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研究

(1)建设任务

①教学方法建设任务

加大应用化学教研室的教学建设与管理;通过听评课、导师制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

②科研建设任务

在未来三年内,力争申报并完成校级项目8-10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5项,力争突破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逐年上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5篇左右。

(2) 建设措施

①教学改革

首先,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实施多样化、动态化考核。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平时作业与命题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自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将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下调、参考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综合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给出学生最后成绩,把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分布在各章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考试观。

其次,改革授课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形式将行业新动态、新发展传授给学生;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室内、室外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研讨、辩论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补充媒体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加强科研建设

依托应用化学系,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与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基地;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结合专业所学,形成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申报、经费上重点突破。

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更多更大的横向项目,使科技经费和科技成果有较大幅度增长。加大科研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学院考核办法对各职称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对科研工作的优秀完成人员给予适当物质鼓励。

关闭窗口

学科网站版权所有